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危言耸听词语的意思-危言耸听的成语解释和意思
tamoadmin 2024-11-01 人已围观
简介危言耸听是一个成语,形容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感到惊疑和震动。其造句如下:1、他在人群中危言耸听,引起了大家的恐慌。2、他的危言耸听让我对他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3、不要被他的危言耸听所吓倒,我们需要冷静分析事实。4、他的言论过于危言耸听,让人感到不安。5、虽然他的危言耸听让人感到害怕,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问题。6、他的危言耸听让人们开始对他的动机产生了怀疑。7、不要被他的危言耸听所影响,我们需
危言耸听是一个成语,形容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感到惊疑和震动。其造句如下:
1、他在人群中危言耸听,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2、他的危言耸听让我对他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
3、不要被他的危言耸听所吓倒,我们需要冷静分析事实。
4、他的言论过于危言耸听,让人感到不安。
5、虽然他的危言耸听让人感到害怕,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问题。
6、他的危言耸听让人们开始对他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7、不要被他的危言耸听所影响,我们需要客观分析事实。
8、他的危言耸听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9、他的言论过于危言耸听,缺乏事实依据。
10、虽然他的危言耸听让人感到不安,但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理性看待问题。
危言耸听的相关知识
1、起源和含义:危言耸听这个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的文献记载,形容的是那些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以引起人们的不安和注意。这个成语的含义不仅是形容言语的内容耸人听闻,还强调了说话者的动机和故意为之。
2、语境和运用:危言耸听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故意夸大事实、制造恐慌或混乱的人。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政治家、媒体、广告商等各种人群。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区分哪些是真实的问题和哪些是危言耸听的成分。
3、与其他词语的区别:危言耸听与“骇人听闻”有些相似,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危言耸听强调的是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恐慌,而“骇人听闻”则强调的是所言之事本身就令人震惊。
4、文化和社会影响:危言耸听这个成语在文化和社交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它经常被用于**、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以塑造角色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类对于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担忧。
5、语言变迁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和用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危言耸听这个成语在今天仍然被广泛使用,但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其含义和用法也可能发生一些变化。
危言耸听什么意思
编号 542 成语 危言耸听 注音 ㄨㄟˊ ㄧㄢˊ ㄙㄨㄥˇ ㄊㄧㄥ 汉语拼音 wéi yán sǒng tīng 释义 故意说些夸大、吓人的话,使听的人惊骇。
※#语或本宋.吕祖谦〈馆职策〉。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 典源 ※#宋.吕祖谦〈馆职策〉(据《吕东莱先生文集》卷二引)1>汉至文帝,宇内昌阜,烟火万里。
仰视成康虽小歉,俯眎春秋战国以降,则既有余矣。
「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长叹息者六」。
贾谊之论,何其不与事俪2>也!意者危言骇世,姑一>胸中之愤耶!长沙之归,历变履险,动心忍性。
少年之气,剥落向尽,固未易以故意,待谊是殆,必有所以而论者,或未之竟也。
谊诚见文帝以如此之质,得如此之时,顾乃湛于卑陋,安于小成,爱之深、望之切,大声疾呼,几其一悟耳。
〔注解〕(1)典故或见于清.刘坤一〈复郭善臣书〉。
(2)俪:文字成对偶、对仗的。
顺遂、舒服。
(3)快:顺遂、舒服。
〔参考资料〕清.刘坤一〈复郭善臣书〉(据《刘坤一遗集.书牍.卷一一》引)敌情既难逆料,麾下讵可刻离?万一有警,虽在宁得信,可以朝发夕至,而军情眴息千变,深恐各营散漫,贻误事机。
兄与弟肝胆至交,何敢危词耸听,实缘军事日亟,不得不倚重龙骧,且自来责备之严每在贤者。
前此钦奉上谕,十月皇太后六旬庆典,尚停点景诵经,臣下何敢不移孝作忠,以免为人指摘。
用敢布其腹心,为此不情之请。
可否俟防务稍松,再行回秣。
典故说明 「危言耸听」原作「危言骇世」。
「危言耸听」是故意说些夸大、吓人的话,使听的人惊骇的意思。
「危言」的「危」应当就是「危险」的意思。
和《论语.宪问》所说的「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的意思不同。
《论语》的「危言」是指「正直的言论」。
在宋代吕祖谦〈馆职策〉中提到汉文帝时,国家承平,如果较之于「成康之治」也许不足,但是较之于春秋战国以降的政情,则绰绰有余了。
但是在《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中,却提到贾谊上疏给文帝,奏章一开头就说:当今国事,可以令人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长叹息者六。
从贾谊的奏章来看,似乎文帝时的朝政简直糟透了,根本不像史实告诉我们的。
有人就认为贾谊是在「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意思是说贾谊是在故作惊人之语,好痛快地抒发内心的愤闷。
吕氏这篇文章是今天可以找到关于「危言耸听」较早的源头。
书证 01.清.范承谟〈上封事疏〉:「第当皇上宵旰焦劳之时,臣又以危言耸听,实切惶悚不安。
然世受国恩,终不敢自安于缄默也。」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故意说些夸大、吓人的话,使听的人惊骇。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夸大」的表述上。
例 句<01>有些相士喜欢危言耸听,借机敛财。
<02>他说的那些话,根本就是危言耸听,不足采信。
<03>你老喜欢危言耸听,弄得人心惶惶,对你有什么好处?<04>公司遇到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你别在那儿危言耸听了!<05>有些人老是喜欢制造不实的消息,危言耸听,真是可恶极了!<06>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如果你不注意血压,将来健康一定亮红灯。
<07>这些小报唯恐天下不乱,老是危言耸听地报导一些不实的消息。
<08>他每次说话都喜欢将一件小事渲染成大事,危言耸听,令人厌烦。
<09>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危言骇世,大言耸听,危词耸听
危言耸听释义是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听:使人听了感到震动。相关内容如下:
1、该成语出自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有顷,复来议曰:太师致正,太宰致良,公虽深执厥义,奈宗臣之义何!是时太师孔光、太宰咸宫、右将军甄邯、左将军廉褒、后将军赵玄、大司农孙宝皆瞠视而无言。诩曰:正以言危险耳。咸宫等皆曰:吁!危言耸听,聋瞽百姓。”
2、危言耸听近义词有:骇人听闻、骇人闻听、耸人听闻、混淆视听。共同点是:都形容言论言辞不实,使人惊恐或误解。
3、区别是危言耸听着重于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以达到某种目的;骇人听闻着重于言论中包含的内容使人震惊;耸人听闻指实际存在的事物或消息,故意夸大其词或歪曲事实真相的报道,使人听了吃惊;混淆视听指故意传播错误的言论或报道,以扰乱人心。
危言耸听使用场景
1、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故意传播夸大或错误的言论,以引起人们惊恐或迷惑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例如误导公众,煽动情绪,或者掩盖真相等。
2、在以下情况可以使用“危言耸听”这个成语:当某些人故意传播不实信息或夸大事实,以引起公众恐慌或迷惑时。当某些人使用夸大的言辞或错误的论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利益时。当某些人利用媒体或其他渠道,故意散布恐慌或不安,以制造社会不稳定时。
3、危言耸听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故意传播夸大或错误言论,以引起人们惊恐或迷惑的行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判断言论是否故意夸大或不实,以及是否会引起公众的惊恐或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