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出处 成语出处
城里的夕阳-城里夕阳城外雪打一生肖
tamoadmin 2024-11-01 人已围观
简介有关龙的传说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龙的传说——天龙:太原晚报副刊以“天龙”为名。有朋友问:天龙是怎样的龙?为什么会有天龙?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
有关龙的传说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不是被帝王们全部霸占。在民间,龙仍然以各种方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人们以赛龙舟、舞龙灯来欢庆节日,以祭祀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下面介绍一些龙的传说:
龙的传说——天龙:
太原晚报副刊以“天龙”为名。有朋友问:天龙是怎样的龙?为什么会有天龙?
天龙,当然指天上的龙,或升天的龙。龙能够腾翔于云天,是由其取材对象和神性决定的。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其中的“好飞”和“通天”,是“天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知道,作为龙的集合对象,雷电、云雾、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而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枣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雷电、云雾、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
“好飞”必然“通天”。因为“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因而,从远古到如今,人们总是让神龙常常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枣龙的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合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了一件“龙凤导引升天帛画”。画面上的龙,竖身卷尾,头脸朝天,肢爪划动,跃跃而上。旁边是它的同伴枣昂首展翅的凤。龙凤之下,站一位双手合十的裙服女子。显然,这位女子在祈祷着、接受着龙凤的导引,要飞升到天上去,做一名自由自在的“女仙”。
于是,龙就有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专制帝王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真龙天子”,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对于老百姓而言,“天龙”则是一种民族心理的对应、释放和外化。我们的祖先们,生活在异常艰辛的环境里,自然界灾害频仍,氏族间你争我斗,自身面临生老病诸多苦痛。进入阶级社会后,又增加了来自专制皇权的压力,而这后一种压力又同道德伦理相结合,以“三纲五常”等形式箍桶填鸭般灌进人们的血脉中,不容分说、无可拒绝地捆绑住人们的手脚。然而,追求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天性枣天性自由却无时不在羁绊之中,于是,人们期冀着、希求着、幻想着挣开绳索,超脱尘世,过一种能使天性充分展开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龙为满足人们这样的心理提供了可能。它既可以舒畅地在水中游,矫捷地在地上走,更可以潇洒地在天上飞。天上多么美妙啊!皎洁的明月,雪白的云团,艳丽的霞光,更有长风千里,电掣万仞,雷霹八方……天龙,天龙,实际上是人心想高飞、在高飞啊。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三龙戏珠”、“多龙戏珠”之分)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
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
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权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
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龙舟: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其起因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事物原始·端阳》)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这种说法普遍被接受,其文字记载始见于南朝梁人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除上述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有说法认为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舍身杀毒龙的老人;云南傣族认为是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又作“岩宏窝”)。还有“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等说法。
这些说法,都各有各的道理,但都没有说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管是为了纪念某某人,还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为什么偏偏要举办“龙舟”竞渡呢?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赛其它什么“舟”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龙的基本神性入手。我们说过,龙有喜水、好飞、善变、征瑞等神性和兴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既然有这样的神性和神职,被生活在江渎四流、湖泊星罗的水乡各族人民所崇拜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崇拜意识必然要外化为具体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祭神,将人间美味敬献给神灵,并伴之以香火,让其款款享用;娱神,歌唱、舞蹈,想着法儿让神快乐;拟神,模仿神的举止形态,表示自己和神物有密切的关系,自己身上已秉赋了“神性”,从而能够“神灵活现”。这大概是“龙舟竞渡”的深层动因。人们相信,通过声势浩大的竞赛龙舟,能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克尽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至于纪念某某人云云,只不过是一种附会。原因大概在于,这些人杰的“人性”和龙的“神性”有相通一致之处,又多少分担了龙的一部分“神职”。比如伍子胥就曾被奉为长江水域的“水仙”、“涛神”、“潮神”和“江神”;屈原也曾被封为“广源顺济王”,有“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之说。
“龙舟”是做成龙形或刻有龙纹的船只。古代那些有“真龙天子”之称的帝王们,行走水路时一般都要乘龙舟。如“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穆天子传》),“上御龙舟,幸江都”(《隋书·炀帝纪》)。皇帝乘坐的龙舟,高大宽敞,雄伟奢华,舟上楼阁巍峨,舟身精雕细镂,彩绘金饰,气象非凡。南宋画院待诏李嵩画的“大龙舟”,即是一例。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和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赛事。
用作竞渡的龙舟,其形制因时代而变化,因地域而不同。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
苏州的龙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舱,两旁划手十六人。篙师执长钩立于船头,称作挡头篙。船头亭上,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高丈余,牵系彩绳,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节目。
当代用来竞渡的龙船,形制比旧时简化了许多。船以色彩分赤龙、青龙、黄龙、白龙、黑龙等。船身、船上的罗伞旌旗等装饰,以及划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龙舟短则七丈多,长则十一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福建的龙舟,船首雕刻龙头,口能开合,舌能转动。贵州的龙舟由三只独木船联合而成,中间较长的一只称“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挥,两边的两只船身稍短,称“子船”。
有关竞渡的仪式、规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时因地不同而丰富多彩。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古人的诗句将几百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
诗中提到的“标”即“标竿”或“标船”,是各龙船争夺的目标。“标竿”上悬挂锦彩、银碗、钱钞等赏物,立于水中,快捷先到者可得。“标船”设置在终点,当竞渡的龙舟接近时,将“标”抛入水中,让诸“龙”争夺。标有“鱼标”、“鸭标”、“铁标”等。鱼标鸭标是活的,投入水中即刻游走,要一下子捉住,是不容易的。铁标沉重,抛落便到水底,如果没有相当棒的潜水本领,同样是捉不起来的。因此,龙船上一般都要安排一两个水性极好的“标手”,专司夺标之职。
有的地方还流行“做胜会”——即由看船上的游客买土罐或鸭子,掷入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罗江畔,每年龙舟竞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庙。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抬着龙头,一批一批地汇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吊唁、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澡,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地域不同,讲究不同。有的地方出龙前数日,要祀神演试一番,名曰“下水”。上岸送神,称作“拨龙头”。竞渡的组织者,年前率众位游手,将一根带叶竹竿竖立桥头,以便来年“出龙认色”,其名曰“钻五”;月朔互相往来,名曰“拜客”,等等。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龙舟竞渡也传到了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比如,日本的九州、冲绳等沿海地区,就流行一种赛船活动。不过他们不叫龙舟竞渡,而叫“爬龙”。新加坡常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全国性的龙舟比赛。他们的龙舟披红挂彩,扮作“狮子”、“狗熊”的司鼓手站在龙舟最前面,擂动大鼓,指挥和协调划手动作。整个比赛,一般从下午两三点开始,直到夕阳西下才告结束。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体育运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4年5月16日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观众多达十余万。这样的龙舟竞渡至今已举行了十数届。近年来的龙舟竞渡,赛制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向国际性赛事进展。
龙舟竞渡需要宽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浅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竞渡不成了。于是,浅水地的人们就做成“旱龙舟”,在街市、高台、场地上游走,俗称“迎鬼船”。江西一带有这样的风俗,时间亦在端午节。
造龙船也不只是为了竞渡。如贵州黔东南和湘西一带苗族同胞的“龙船节”,所做的龙船就不是为了竞赛,而主要是为了乘坐龙船游村串寨,会亲访友。龙船下水前,先由歌师唱吉祥祝福歌,祝愿龙船一路顺风。每条船上都有一位“鼓头”,由全寨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坐于龙颈击鼓发令,主持船上活动。龙船过寨,鸣放铁炮传告亲友,岸上报以“接龙”鞭炮,亲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并将鸭、鹅、彩绸等礼品挂于“龙头”。龙船靠岸,水手们将糯米饭团和菜肴放在船帮上就餐,不用碗筷。妇女、儿童这时纷纷前来“讨路边饭”,据说吃了龙船上的食品能消灾避难。龙船形制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叫做“子母船”,皆为独木镂空。龙头约长两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因龙头着色不同,分为青龙、赤龙、黄龙等。各寨为了保护龙船,还专门建有“龙篷”。龙船节从农历五月十六日开始,具体节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龙船即可下水,历时三天左右。在广东水乡,龙船出游时,家家送米酒给划船的人,并由老人为龙点眼,然后才下水游去。游完后,龙头供奉在龙王庙,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来再用。傍晚,村民们还要烧一大锅“龙船饭”,不管什么人都可以食用,以广结“龙缘”,遍得“龙福”。
龙的传说——舞龙: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假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白菜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ca>
冬日雪花白的诗句
1.描写雪景的诗句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2、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明·王守仁《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译文:城里还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聚十几里天气却如此不一样。
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宋·陆游《除夜雪》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唐·张谓《早梅》
译文:并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
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译文:凛冽的北风,将三更天还在飘落的大雪吹得四散飞扬。
2.韩愈描写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诗应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全诗如下: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作者:韩愈 年代: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临末,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很高兴可以帮到你忙!O(∩_∩)O~
3.描写冰,雪的句子 中一功课用的描写雪的好句子:
1)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2)空中,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
3)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雪山。
4)公路旁、人行道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只有背阳的屋顶上还留有残雪,就像戴着顶白色的小帽子。
5)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6)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7)一团团、一簇簇的雪飞落下来,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
8)窗外飞舞着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9)晶莹的小雪花落在我的手掌心上,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它融化了。
10)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11)雪终于停了,茫茫的田野一片雪白,房舍、群山披上了银装。
4.请写一句赞美雪花的句子雪花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有的像晶莹剔透的水晶,有的像亮光耀眼的银针;有的如同枝丫丛生的树枝;有的像雅致美观的宫扇,有的像船上的舵轮,有的像武士的盾牌,还有的如同海底的珊瑚
她的结构排列得那么整齐,她的造型那么的优美,她的体态那么的轻盈,她的存在那么的短暂,无不给人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雪是冬的骄子;雪花成了雪的精灵。大自然赋予了她雪的灵魂,飘飘扬扬从九天来到人间,悄悄地撒向大地
雪花纷扬,漫天飞舞,是她的外在美;自谦不噪,悄无声息是她的内在美;默默无闻,洁白无瑕,是她的品德美;扑向大地,无私献身是她的奉献美。
我赞美雪花,你在乌云里孕育,你在乌云里出生,你晶莹洁白而不染,你纯净似水而不浊
我赞美雪花,你随生命短暂,你的意志顽强,你潇洒的飞舞,显示着青春的无暇
我赞美雪花,你是天真无邪的雪孩子,你是闲人们拿来的嬉戏,你给幼儿带来欢乐,你给长者带来生机
我赞美雪花,你让我心灵的窗户打开,将忧郁的情绪掩埋,你洗洁着我的心灵,将我的脑儿清了又清
我赞美雪花,你给大地银装素裹,你给麦田披上冬衣,你化作了清清的春水,
你滋润着肥沃的大地
你姿态优美,自然大方,漫天飞舞徐徐飘落,浪漫的舞步,轻盈而洒脱的跳动
5.写出一句描写雪的诗句“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消残”
“江南雪,轻素减云端”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谁剪轻琼作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
“投宿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惟第宅,所务在追游……”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守仁全集》卷十五3(4)
1、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出自唐·韩愈《辛卯年雪》
2、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出自现代·《七绝·观潮》
3、龙凤金鞍软玉鞭,雪花光照锦连乾。——出自唐·和凝《宫词百首》
4、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出自李白《古风》
5、云叶垂鸡竿,雪花眩鸾旗。——出自宋·陈与义《端门听赦咏雪》
6、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出自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7、水陆辛勤已足矣,雪花更开九万里。——出自宋·邓肃《偶成》
8、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窗前。——出自宋·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
9、过往长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出自唐·罗邺《大散岭》
10、倚涧临溪自屈蟠,雪花销尽藓花干。——出自唐·翁承赞《松》
11、路入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乱压松枝。——出自唐·陈羽《题清镜寺留别》
12、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出自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3、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出自近代·瞿秋白《红梅阁》
14、朔风撼天云黮黮,雪花恰似杨花糁。——出自元·王冕《雪中次韵答刘提举》
15、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出自宋·苏轼《浣溪沙》
16、回首山林感旧踪,雪花吹影一重重。——出自清·张问陶《梅花》
17、江北江南寒气重,雪花如席蔽天来。——出自元·王冕《素梅 五三》
18、千树阴阴盖御沟,雪花金穗思悠悠。——出自唐·孙鲂《柳》
19、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出自唐·孟郊《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20、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出自唐·熊孺登《送僧游山》
21、鲁家襜褕暗披水,雪花灯下甘垂翅。——出自唐·陈陶《冬夜吟》
关于倒影的古诗句
秋夜
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
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
窅窈坐幽独,怵尔抱深警。
年徂道无闻,心违迹未屏。
萧瑟中林秋,云凝松桂冷。
山泉岂无适?离人怀故境。
安得驾云鸿,高飞越南景!
采薪二首
朝采山上荆,暮采谷中栗。
深谷多凄风,霜露沾衣湿。
采薪勿辞辛,昨来断薪拾。
晚归阴壑底,抱瓮还自汲。
薪水良独劳,不愧吾食力!
倚担青岩际,历斧崖下石。
持斧起环顾,长松百余尺。
徘徊不忍挥,俯略涧边棘。
同行笑吾馁,尔斧安用历?
快意岂不能?物材各有适。
可以相天子,众稚讵足识!
龙冈漫兴五首
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春山卉服时相问,雪寨蓝与每独游。
拟把犁锄从许子,谩将弦诵止言游。
旅况萧条寄草堂,虚檐落日自生凉。
芳春已共烟花尽,孟夏俄惊草木长。
绝壁千寻凌杳霭,深岩六月宿冰霜。
人间不有宣尼叟,谁信申韩未是刚?
路僻官卑病益闲,空林惟听鸟间关。
地无医药凭书卷,身处蛮夷亦故山。
用世谩怀伊尹心,思家独切老莱斑。
梦魂兼喜无余事,只在耶溪舜水湾。
卧龙一去忘消息,千古龙冈漫有名。
草屋何人方管乐,桑间无耳听咸英。
江沙漠漠遗云鸟,草木萧萧动甲兵。
好共鹿门庞处士,相期采药人青冥。
归与吾道在沧浪,颜氏何曾击柝忙?
枉尺已非贤者事,斩轮徒有古人方。
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藓春应遍石床。
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答毛拙庵见招书院
野夫病卧成疏懒,书卷长抛旧学荒。
岂有威仪堪法象?实惭文檄过称扬。
移居正拟投医肆,虚席仍烦避讲堂。
范我定应无所获,空令多士笑王良。
老桧
老桧斜生古驿傍,客来系马解衣裳。
讬根非所还怜汝,直干不挠终异常。
风雪凛然存节概,刮摩聊尔见文章。
何当移植山林下,偃蹇从渠拂汉苍。
却巫
卧病空山无药石,相传土俗事神巫。
吾行久矣将焉祷?众议纷然反见迂。
积习片言容未解,舆情三月或应孚。
也知伯有能为厉,自笑孙侨非丈夫。
过天生桥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徒闻鹊驾横秋夕,谩说秦鞭到海东。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南霁云祠
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
贺兰未灭空遗恨,南八如生定有为。
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
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
春晴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岩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璧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陆广晓发
初日曈曈似晓霞,雨痕新霁渡头沙。
溪深几曲云藏峡,树年雪作花。
白鸟去边回驿路,青崖缺处见人家。
遍行奇胜才经此,江上天劳羡九华。
雪夜
天涯久客岁侵寻,茆屋新开枫树林。
渐惯省言因病齿,屡经多难解安心。
犹怜未系苍生望,且得闲为白石吟。
乘兴最堪风雪夜,小舟何日返山阴?
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彩淡,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家僮作纸灯
寥落荒村灯事赊,蛮奴试巧剪春纱。
花枝绰约含轻雾,月色玲珑映绮霞。
取办不徒酬令节,赏心兼是惜年华,
如何京国王侯第,一盏中人产十家!
白云堂
白云僧舍市桥东,别院回廊小径通。
岁古檐松存独干,春还庭竹发新丛。
晴窗暗映群峰雪,清梵长飘高阁风。
迁客从来甘寂寞,青鞋时过月明中。
来仙洞
古洞春寒客到稀,绿苔荒径草霏霏。
书悬绝壁留僧偈,花发层萝绣佛衣。
壶榼远从童冠集,杖藜随处宦情微。
石门遥锁阳明鹤,应笑山人久不归。
木阁道中雪
瘦马支离缘绝壁,连峰窅窕人层云。
山村树暝惊鸦阵,涧道雪深逢鹿群。
冻合衡茅炊火断,望迷孤戍暮笳闻。
正思讲习诸贤在,绛蜡清醅坐夜分。
元夕雪用苏韵二首
林间暮雪定归鸦,山外铃声报使车。
玉盏春光传柏叶,夜堂银烛乱檐花。
萧条音信愁边雁,迢递关河梦里家。
何日扁舟还旧隐,一蓑江上把鱼叉。
寒威入夜益廉纤,酒瓮炉床亦戒严。
久客渐怜衣有结,蛮居长叹食无盐。
饥豺正尔群当路,冻雀从渠自宿檐。
阴极阳回知不远,兰芽行见发春尖。
晓霁用前韵书怀二首
双阙钟声起万鸦,禁城月色满朝车,
竟谁诗咏东曹桧?正忆梅开西寺花。
此日天涯伤逐客,何年江上却还家?
曾无一字堪驱使,谩有虚名拟八叉。
涧草岩花欲斗纤,溪风林雪故争严。
连歧尽说还宜麦,煮海何曾见作盐。
路断暂怜无过客,病余兼喜曝晴檐。
谪居亦自多清绝,门外群峰玉笋尖。
次韵陆佥宪元日喜晴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是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景,茆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元夕木阁山火
荒村灯夕偶逢晴,野烧峰头处处明。
内苑但知鳌作岭,九门空说火为城。
天应为我开奇观,地有兹山不世情。
却恐炎威被松柏,休教玉石遂同赪!
夜宿汪氏园
小阁藏身一斗方,夜深虚白自生光。
梁间来下徐生榻,座上惭无荀令香。
驿树雨声翻屋瓦,龙池月色浸书床。
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
春行
冬尽西归满山雪,春初复来花满山。
白鸥乱浴清溪上,黄鸟双飞绿树间。
物色变迁随转眼,人生岂得长朱颜!
好将吾道从吾党,归把渔竿东海湾。
村南
花事纷纷春欲酣,杖藜随步过村南。
田翁开野教新犊,溪女分流浴种蚕。
稚犬吠人依密槿,闲凫照影立晴潭。
偶逢江客传乡信,归卧枫堂梦石龛。
山途二首
上山见日下山阴,阴欲开时日欲沈。
晚景无多伤远道,朝阳莫更沮云岑。
人归暝市分渔火,客舍空林依暮禽。
世事验来还自领,古人先已得吾心。
南北驱驰任板舆,谪乡何地是安居?
家家细雨残灯后,处处荒原野烧余。
江树欲迷游子望,朔云长断故人书。
茂陵多病终萧散,何事相如赋子虚?
白云
白云冉冉出晴峰,客路无心处处逢。
已逐肩舆度青壁,还随孤鹤下苍松。
此身愧尔长多系,他日从龙谩讬踪。
断鹜残鸦飞欲尽,故山回首意重重。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
休疑迁客迹全贫,犹有沙鸥日见亲。
勋业已辞沧海梦,烟花多负故园春。
百年长恐终无补,万里宁期尚得身。
念我不劳伤鬓雪,知君亦欲拂衣尘。
寄徐掌教
徐稚今安在?空梁榻久悬。
北门倾盖日,东鲁校文年。
岁月成超忽,风云易变迁。
新诗劳寄我,不愧鸟鸣篇。
书庭蕉
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但得雨声连夜静,不妨月色半床阴。
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梧根共深。
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世味知公最饱谙,百年清德亦何惭!
柏台藩省官非左,江汉滇池道益南。
绝域烟花怜我远,今宵风月好谁谈?
交游若问居夷事,为说山泉颇自堪。
描写塞北大漠夕阳西下的诗句有哪些?
1.有关倒影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倒影的诗句有哪些:
1.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王维。
意思:王维乘坐着小船迎接贵宾,小船在湖上悠然开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四周一片盛开的莲花。
2. 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白居易。意思:波涛有好像万里,倒影好像是千里长。
3. 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温庭筠。意思:夕阳西下之际,人站在桥的最高点,影子投射在水面上,一派不得志的落寞)
4.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意思: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5.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张元干。意思: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就要到三更时分,湖光荡漾,照到楼上犹如水晶一般清莹。
关于“一身正气”的诗有哪些:
岳忠武王祠
年代: 明 作者: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2.“描写倒影”的诗句有什么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唐杜牧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有感》唐赵嘏
原文:
1. 《秋浦歌其十三》唐
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2.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 《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江花月夜 。
译文:
1. 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
2.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3.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4.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5. 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
3.描写倒影的诗句1,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出自宋代:苏轼《花影》
白话文释义: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2,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出自唐代:吕岩《梧桐影·落日斜》
白话文释义: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3,江水沉沉帆影过,游鱼到晚透寒波。渡口双双飞白鸟,烟袅,芦花深处隐渔歌。——出自唐代:阎选《定风波·江水沉沉帆影过》
白话文释义:江水深沉,船帆的倒影在江面上划过。水中的鱼从早到晚在寒冷的江波中游动,渡口那边飞起了成双成对的白鸟。云烟四处缭绕,渔人唱着渔歌在芦苇丛的深处隐去。
4,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出自清代:朱彝尊《高阳台·桥影流虹》
白话文释义:桥的倒影像彩虹在水中流动,湖光山色映衬着雪一般的波浪,翠绿的窗帘不曾挂起,使人感到春天更深将归他方。她那一寸秋波似的眼睛忽然看到,那牵新她柔肠的人出现在楼阴里。无奈游动的情丝系不住他的羊车,又能请谁作青鸟为她传语?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自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白话文释义: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有关“欣赏倒影”的诗句有哪些1、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
出自:辋川集·柳浪唐 王维
释义:流经皇宫的河道两旁多长有杨柳,杨柳轻柔的枝条映入清澈的河面,相伴河水的涟漪相映成趣。
2、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
出处:《献百花洲图上陈州晏相公》宋 范仲淹
释义:长长的烟雾落在日照的时候,波纹映出美丽的倒影。
3、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出自:《池上作》唐 白居易
释义:波涛有好像万里,倒影好像是千里长。
4、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
出自:《河中陪帅游亭(一作陪河中节度使游河亭)》唐 温庭筠
释义:夕阳西下之际,人站在桥的最高点,影子投射在水面上,一派不得志的落寞
5、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出处:《山亭夏日》唐 高骈
释义: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6、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
出处:《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宋 张元干
释义: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
7、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出处:《泛舟大明湖》金 元好问
释义:水中山之倒影。苍烟簇山,其水影别有风采,但收不起来。
5.关于倒影的诗句元好问《泛舟大明湖》:“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张先(子野)《题西溪无相院》:“浮萍破处见山影。”
体物穷形尽相的像唐代谢偃《影赋》:“平湖数百,澄江千里。群木悬植,丛山倒峙。崖底天回,浪中霞起。”杜甫《渼陂行》:“半陂以南纯浸山,影动袅窕冲融间。船底冥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又《渼陂西南台》:“颠倒白阁影,错磨终南翠。”窦庠《金山行》:“有时倒影沉江底,万状分明光如洗。乃知水上有楼台,却从波中看启闭。”其中刻画最为细致的是储光羲《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清代钱牧斋(谦益)在《初学集》中盛赞杨无补“闲鱼食叶如游树,高柳眠阴半在池”一联,野正是由于这联中的鱼如游树之语给人以新奇生动的艺术魅力。这使人想起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诗句:“采薜荔兮水中,罾何为兮木上?”大概也应该看作是水中倒影的形象。“洞庭波兮木叶下”,正是秋潦水清的时候,而湘江的水又正是以 “漫江碧透”为其特征的。的词《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其中“翔”字的运用正得艺术神髓。元代诗人杨敬德《临湖亭》:“鱼在山中泳,花从天上开。”王铎《水花影》:“波面波心流蛱蝶,树头树底浴鸳鸯。”明代阮大铖《园居杂咏》:“ 水净顿无体,素鲔如游空。俯视见春鸟,时翻藻荇中。”清代吴县人潘次耕(耒)《遂初堂诗集》卷八《题可帆亭》:“鱼游天上餐云影,树倒波心濯练光。”许许多多的例子,都是写这种倒影的神奇魅力,虽然有的工,有的拙,但是都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6.赞美“倒影”的诗句有哪些1、《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2、《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宋代: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译文:青山环绕,湖面辽阔。汹涌的波涛似乎要撼动城垣。湖波平息,湖光潋滟;周围高山倒影湖中,呈现一抹碧蓝。徘徊水晶楼下,欣赏湖上风光,不觉快到夜半。
一片乌云飘来遮蔽了月光,堤上杨柳仿佛罩上一团烟雾。云腿月出,荷叶上露珠随风摇晃,如无数流萤光点闪闪。我披着散乱的白发吟赏,直到天边曙色出现。
3、《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4、《山园小梅·其一》
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5、《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7.描写“倒影”的古诗词有什么1.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2.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明·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译文:城里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距十里天气竟不一样。可知道造物主是何心意?莫非人心中的苦难还没有磨平。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泻出寒冷的信息。有布被不要担心睡觉冻僵,多一点耐心总会等到天明。
3.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译文: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滚滚,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寄声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4. 《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宋·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译文:小雨初停云消散,夕阳照庭院。金碧楼台,芙蓉池中倒影现。微风习习,杨柳亦依依。无数嫩荷尖尖角,好似翠钿。如此园林,风景无限美。流浪归来,没了心情去赏欣。独自坐到天黄昏,悄悄庭院无一人。惆怅凄苦心烦闷,更添颜老人憔悴。
5.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宋·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译文:连绵的山峦环绕着平湖,波涛很大,有摇动城墙之势。湖水的波光里倒映着山峦的影子,浸染着山的青翠。就要到三更时分,湖光荡漾,照到楼上犹如水晶一般清莹。天上的流云遮住了月亮,柳树如同笼罩在雾中一样发暗。带着露珠的荷叶翻动时,水光闪烁,如同飞流的萤火一样。散开着花白稀松的头发,静静地待到天明。
雪景诗句唯美简短
1、《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2、《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明代: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城里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距十里天气竟不一样。可知道造物主是何心意?莫非人心中的苦难还没有磨平。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茅屋松竹流泻出寒冷的信息。有布被不要担心睡觉冻僵,多一点耐心总会等到天明。
3、《湖上》
宋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4、《江外思乡》
唐代: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我长年在外,每年一到春天的时候,独自在他乡不胜悲伤,坐在树下饮酒,那树上的黄莺也应该了解我思乡的心情吧。看到江岸渐落的残阳,就仿佛心肠被撕扯成片片柳叶。
5、《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代: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6、《书河上亭壁》
宋代: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7、《题画》
明代: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碧绿的水,殷红的山,映衬着老夫的拐杖,夕阳落下,在小桥的西边。老夫低吟着,不经意地惊起了溪鸟,它们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呜着。
8、《暮秋山行》
唐代: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疲惫的马儿睡卧在长长的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进入林中。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没有了灰尘。千万种念头,都在这傍晚出现在脑海,万物的声音都在萧瑟的清晨悲鸣。鶗鴂昨晚还在鸣叫,蕙草已经开始枯萎。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艰苦的辛酸。
9、《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代: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10、《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代: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作者:唐·岑参。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雪下的时间很长,气候奇寒,天已昏黑,雪拥辕门;风好像在掣曳营门上的红旗,但是旗已冻得飘不动了。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唐·柳宗元。
出自:《江雪》。
译文: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3、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作者:明·王守仁。
出自:《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译文:城里还有夕阳而城外却下雪,相聚十几里天气却如此不一样。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作者:唐·韩愈。
出自:《春雪》。
译文: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宋·卢梅坡。
出自:《雪梅·其一》。
译文: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6、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作者:唐·白居易。
出自:《卖炭翁》。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7、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作者:宋·陆游。
出自:《除夜雪》。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作者:唐·高适。
出自:《别董大二首》。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作者:宋·陆游。
出自:《书愤五首·其一》。
译文: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1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作者:唐·张谓。
出自:《早梅》。
译文:人们不知道临近水边的寒梅是提早开放,以为是枝头上的白雪经过一冬仍然未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