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出处 成语出处
元稹行宫拼音-元稹行宫
tamoadmin 2024-10-23 人已围观
简介元稹的《行宫》是一首五言绝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后代的论者众口一声地称赞其以简驭繁,清人沈德潜云:“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九)清人潘德舆云:“‘寥落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余字,尤为妙境。”(《养一斋诗话》卷三)明人胡应麟则称其:“语意妙绝,合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诗薮·内编》卷六)胡应麟认为《行
元稹的《行宫》是一首五言绝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后代的论者众口一声地称赞其以简驭繁,清人沈德潜云:“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九)清人潘德舆云:“‘寥落古行宫’二十字,足赅《连昌宫词》六百余字,尤为妙境。”(《养一斋诗话》卷三)明人胡应麟则称其:“语意妙绝,合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诗薮·内编》卷六)胡应麟认为《行宫》乃王建所作,故将其与王建的《宫词》相比。然而王建的《宫词》由一百首七言绝句组成,它们虽然都是表现宫内生活的,但每首皆写不同方面的细节,诸如皇帝早朝、宫廷戏乐、宫人寂寞、乐师辛苦等,并无统一的主题,它们与主题鲜明的《行宫》缺乏可比性。故本文只将《行宫》与《长恨歌》《连昌宫词》进行对比。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一百二十句,八百四十字。元稹的《连昌宫词》全诗九十句,六百三十字。《长恨歌》《连昌宫词》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并非意芜词冗的平庸之作,为何寥寥二十字的《行宫》能与它们相提并论呢?
关键在于相同的主题。《长恨歌》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后人对其主题歧说纷纭,影响最大的一种是目睹《长恨歌》写作过程的陈鸿所言:“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长恨歌传》)意即白居易通过李、杨的爱情悲剧来揭示马嵬坡事变的前因后果,从而将女色误国、荒*败政的惨痛教训垂诫史册。《连昌宫词》则通过一座行宫由盛转衰的变化,抒发诗人的兴亡之感,既揭露玄宗荒*误国,亦表达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两首诗虽然各有重点,但其主题显然有所交集、重合,那就是对唐玄宗一朝由盛转衰的过程的深沉慨叹。显然,这也正是《行宫》的主题。在一座久被废弃的古行宫里,几位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她们是在说些什么呢?诗中一语未及,但读者自可合理地展开想象。宫女业已白头,让人联想到李绅、白居易和元稹的同题之作《上阳白发人》。白诗云:“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白诗小序云:“天宝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行宫》未曾明言所咏乃何宫,但既是行宫,当不在皇城内,即与上阳宫、连昌宫等类似。《行宫》中的白头宫女既然熟知玄宗朝的故事,当亦是玄宗末年被选入宫者。“上阳白发人”入宫后“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行宫》中的白头宫女大概也有类似的悲惨命运。惟独如此,她们最关心玄宗、杨妃的一举一动。曲江春游、骊山夜宴的传闻,肯定使她们满心向往,不胜歆羡。而仓促西奔、血染马嵬的传闻,肯定使她们莫名惊诧,不胜欷歔。本来宫女们是不敢随便议论宫中秘事的,中唐诗人朱庆馀《宫词》说得好:“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然而玄宗的故事已是前朝遗事,白头宫女又身处无人光临的冷宫,就不再有此顾忌。宫中的岁月既漫长又无聊,她们当然要“闲坐说玄宗”了。玄宗既是亲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又是亲手酿成安史之乱的一代昏君,他留下的故事格外丰富。《连昌宫词》中的“宫边老翁”曾细细诉说玄宗朝的史实:“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至公。开元之末姚宋,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记得杨与李。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幽闭深宫的宫女当然不会评说前朝政治上的得失,她们关注的无非是玄宗、杨妃悲欢离合的故事,也就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工笔重彩进行铺叙的内容。对于唐人来说,唐玄宗真是一位令人爱恨交加、难有定评的人物。试看杜甫在马嵬事变发生不久所写的《哀江头》,对玄宗的态度就已如此。宋人张戒评曰:“题云《哀江头》,乃子美在贼中时,潜行曲江,睹江水江花,哀思而作。其词婉而雅,其意微而有礼,真可谓得诗人之旨者。”的确,《哀江头》中对玄宗、杨妃当年的骄奢*逸有所讥刺,正是他们只图享乐、不恤国事导致了安史之乱。但是当年曲江游赏的盛况毕竟是盛世光景的一个点缀,而眼前的冷落凄凉则是亡国的惨象,故兴亡之感弥漫于字里行间。何况玄宗、杨妃一奔亡,一惨,都已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此时杜甫对他们的感情已是怜悯多于责备。帝王与后妃毕竟是国家的象征,玄宗、杨妃的悲剧结局意味着大唐盛世的终结,诗人对此无限怅惋。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就情感倾向而言,都与《哀江头》大同小异。可以说,玄宗、杨妃悲欢离合的故事,以及唐人对玄宗、杨妃的基本态度,读者都很熟悉。所以“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二句诗,会使读者产生无比丰富的联想,进而产生无比深沉的感慨。一句话,玄宗的事迹既丰富生动又广为人知,这是《行宫》一诗能够以简驭繁的根本原因。要是宫女们所说的是“肃宗”“德宗”,或是并无悲欢离合的传奇经历的其他唐代帝王,多半不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行宫》的行文极其简洁,但艺术上仍是可圈可点。首句正面描写行宫:这是一座“古行宫”,它曾接待过古代的帝王,如今则已“寥落”,也即车马绝迹,门庭冷落。次句让人联想起盛唐诗人王维的名篇《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也让人联想起明代哲人王阳明的名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传习录》)大自然不会随着人事而变迁,纵然盛世已逝,行宫冷落,但春风一吹,依然花红草绿。此花虽然盛开,但是无人欣赏,只好“寂寞红”。将“寂寞”置于“红”字之前,妙不可言。假如翻译成白话,大概是“宫花寂寞地红着”,这几乎就是“同归于寂”的意思。经过前二句的渲染,一个寂寥凄清的氛围已经形成。后二句便直入主题: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在一起谈说前朝帝王后妃的传奇故事。四句诗内竟有三个“宫”字,如果说“行宫”和“宫女”是固定搭配的词组,那么“宫花”显然不是。近体诗本来忌用相同的字眼,此诗连用三个“宫”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一个幽深的封闭环境:连春光也被深锁在宫内。诗中仅有的两个颜色字“红”“白”也相映成趣,如果借用金圣叹的评点法,可说是“红是红,白是白”。花红意味着自然的终而复始,亘古如斯,头白则象征着人事的迅速变迁,一去不返。两相对照,感慨生焉。只要我们把目光从玄宗这个言说对象转移到言说主体“白头宫女”身上,《行宫》也可以与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相提并论。上阳白发人如何打发长达数十年的幽闭生涯?“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这是夜长不眠的情景。那么无聊的白天呢?多半就是“闲坐说玄宗”了。两者之间正可互补,可惜后代的诗论家未曾论及。尽管元稹在《上阳白发人》中说过“此辈贱嫔何足言”的混账话,但《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肯定会引起读者的深切同情,这是“形象大于思想”的文学原理的生动例证。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元稹 行宫 翻译
行宫元稹古诗带拼音如下:
寥liáo落luò古gǔ行xíng宫gōng,宫gōng花huā寂jì寞mò红hóng。白bái头tóu宫gōng女nǚ在zài,闲xián坐zuò说shuō玄xuán宗zōng。
译文
早已空虚冷漠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创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经历过安史之乱不久,国力的各个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之时。他对唐朝开元盛世有不尽的怀念和向往,对唐玄宗这位集功过于一身的前代君主,抱有一种既敬仰又遗憾的复杂感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作于洛阳。
赏析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作。此诗写冷落寂寥的古行宫中红花盛开,寂寞无聊的白头宫女在谈论过去唐玄宗的故事,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兴亡盛衰之感。全诗视角独特,语言平实而富有概括力,且精警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在冷落寂寞的行宫中,一群白发宫女闲坐谈说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的遗事,惆怅哀伤,令人低徊不已。
艺术上,诗人塑造意境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
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诗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行宫(一作王建诗)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从前的行宫一片冷落,宫中的春花虽然红艳依旧,却无人欣赏。只留下白头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起玄宗时的往事来。
[注释] ①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宫舍。②寥落:空虚、冷落。(3)玄宗:唐明皇李隆基,这是他的庙号。
[简要评析] 这是诗作作者通过写白头宫女在寂寞中回忆往昔的繁华,来概叹昔盛今衰,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深刻思考。全诗只有短短二十字,却把唐朝从天宝末年以后半个世纪来的社会变迁浓缩其中,其高度精炼的笔法令人赞叹。阅读本诗,应注意同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相联系,如此便可弄清许多问题。白居易的《新乐府》写成于元和四年(809),反映的是唐德宗时代的社会问题。德宗李适于大历十四年(779)继位,在位27年,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卒,而《上阳白发人》的具体写作时期必在其间。又据《上阳白发人》诗中言所选入的白头宫女为“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则可知是在天宝十五年(756)选入,而白居易写作此诗应在天宝十五年以后的44年时,即贞元十六年(800)。元稹写作此《行宫》诗是为呼应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中的那位年已60的白头宫女。她(或她们)是以自己亲身体验来“说”玄宗的,并非只是道听途说。此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说自己的切身感受,才会有更深的沧桑体会。这首诗的主要特色在于含蓄有致,全诗的重心在于一个“说”字。由于这个(或这批)老宫女熟谙历史,深悉国家社会5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因此可说的话题特别多,围坐之时便能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了。这一个“说”字,可以使读者生出无穷联想,而诗中只用一个字便予以概括,真是用得精炼之极,含蓄之极。本诗由于以上这些优点,所以特别受到历代诗评家的青睐。瞿佑《归田诗话》说“乐天《长恨歌》,凡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元稹之《行宫》,才四句,读者不觉其短;文章之妙也。”这是赞许本诗短小精致。这是夸奖本诗能以尺幅见千里,篇制虽短,但与元稹另一篇史诗般的长诗《连昌宫词》在感叹历史盛衰变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胡应麟《诗薮·内编》认为此诗是王建所作,又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是说此诗特别委婉蕴藉,因此特别符合王建诗的风格特征,而且在王建诗集中又是上乘中的上乘之作。沈德潜还指出,此诗好在“只说玄宗,不说玄宗长短”,这是点明此诗的诗眼所在,一个“说”字足以将历史的教训揭示而出,这在其他怀古、咏史诗中是很难做到的。作者在二十个字里,从景物的描写到人物拓叙述,盛衰之感受,寄寓了人世多少沧桑。诗人文字的精练、内涵的深刻,令人叹服。
[诗人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今河南洛阳附近)人。八岁丧父,家贫,由其母教读。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官监察史,曾与宦官刘士元争厅,贬江陵府士曹参军。穆宗长庆初,又受宦官崔潭峻优遇,以其《连昌宫词》等向穆宗进奏,大为赏识,即知制诰,后又拜相。以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他是白居易的知已,又一同写了许多喻诗,因诗集编于穆宗长庆年间,故皆以《长庆集》为名,遂有“长庆体”之称。
如何评价元稹的《行宫》这首诗?
行宫 作者:元稹?(唐)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出生于长安靖安坊祖宅,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行宫》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